师资队伍

李菁桢

电话:

E-mail:jzli11@bjut.edu.cn

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

研究方向

主要从事小尺寸、低功耗、大面阵光电探测器应用研究。

个人简介

李菁桢,新浦京澳门棋牌平台助理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,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。2020年于北京大学获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,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哈佛大学进行交流学习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、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、北京市人社局项目1项。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、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、Advanced Materials、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、Nanoscale、Nano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。担任《真空与低温》杂志青年编委,以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和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s & Modelling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,曾赴哈佛大学联合培养,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。 

教育简历

2015.07–2020.07      北京大学/凝聚态物理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博士学位

2018.09–2019.09      哈佛大学/应用科学与技术(SEAS) 访问学者

2011.07–2015.07      兰州大学/微电子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学士学位

2013.01–2013.07      台湾师范大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访问学生

工作履历

2020.07–至今         北京工业大学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讲师

学术兼职

担任《真空与低温》杂志青年编委

课程教学

本科生教学: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设》,45学时

研究生教学:《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》,16学时

科研项目

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持    

碳纳米管与不同气体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模拟研究   主持    

新型超薄InSb晶体管的调控、界面及性能的研究        主持    

荣誉和获奖

2020    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

2017年 “中国材料大会”优秀墙报奖(排名第一)

2015年 《真空与低温》优秀科技论文奖(排名第一)

代表性研究成果

代表性成果1:研究了电场调控范德华异质结超微型光谱仪,该光谱仪在可见光波段表现出较高响应,在近红外波段产生明显响应,引入夹层Au的器件比无Au器件响应大2倍,近红外展现出功率依赖的线性变化关系,且响应速度约为15 ms,基于此实现了小于10 μm的超微型光谱仪成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代表性成果2:研究了自供能光电探测器,提出了一种Ⅰ类能带结构的自驱动紫外/近红外自供能光电探测器,同时采用非对称金属接触结构形成具有不同肖特基势垒高度的电极-沟道接触,加快了电子-空穴对的分离,并实现自供能超快响应探测。器件响应时间低至370 μs,Ilight/Idark106,非零的短路光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

 

主要论文论著

[1] Nature Communications,2022, 13, 4627. (IF: 17.694)

[2] ACS Appl. Mater. Interfaces, 2022, 14, 25812-25823. (IF: 10.383)

[3] 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, 2022, 13, 8327-8335. (IF: 7.301)

[4] Nano Res. 2018, 4, 1834-1849. (IF:10.269)

[5] 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8, 21, 5651-5661. (IF:8.067)

 

XML 地图